Establishment of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the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A Case from the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me at 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

Sijia Zhou, Henghua Su

PDF(1006 KB)
PDF(1006 KB)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2023, Vol. 17 ›› Issue (3) : 111-128. DOI: 10.58664/mustjournal.2023.09.006
Research Articles

Establishment of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the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A Case from the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me at 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

Author information +
History +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university-level programs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 at 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 a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 university. It is proposed that establish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moderation systems for assessment, introducing assessment preparation, and module marking moderation reports will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ssessment, thereby enhancing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cademic standard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suggestions for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China.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 university /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 / Quality assurance / Assessment

Cite this article

Download Citations
Sijia Zhou , Henghua Su. Establishment of a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n the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A Case from the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me at 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 Journal of 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 17(3): 111-128 https://doi.org/10.58664/mustjournal.2023.09.006

一、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問題愈發引人關注。如何建立健全高校質量保障體系,成為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議題之一。2004年3月,國務院批准教育部〈2003-2007中國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完善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評估與保障機制」,「實行以五年為一週期的全國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評估制度」。2007年教育部聯合財政部發佈〈一號文件〉和〈二號文件〉,啟動「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強調要「進一步完善高等學校的內部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響應教育部的號召,國內各大高校陸續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例如清華大學早在1998年就設立了教學質量管理機構—教學研究與培訓中心,開展教師培訓和教學質量監控;復旦大學為建立健全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於2014年成立了本科教學督導組,督導組通過隨堂聽課等形式對教學質量進行評估。此外,很多高校自2012年開始每年發佈《本科教學質量年度報告》,對學校的質量保障體系進行自我評估。與此相對應,我國對於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也進入了蓬勃發展階段,自上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已有多本專著及論文就此話題進行探討,例如史秋衡、陳蕾的《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的範式研究》、王章豹的《基於TQM的高校質量管理模式》、趙彥志、孟韜的《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等。
然而,從實踐角度來看,根據各大高校的《本科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保障主要體現在聽課制度、學生評教等教學層面,鮮有學校對考核的設計及評分制定明確的管理流程。此外,在研究層面,目前的研究以宏觀探討為主,就單個高校的質量保障體系進行案例研究或詳細介紹的文章較少。宗世海對海外中文教學中存在的質量及質量控制問題進行了介紹和評估,並從宏觀方面提出了加強質量控制的建議。李梅、趙璐以西交利物浦大學為例,探討了多元共治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質量保障體系。但文章旨在整體介紹學校外部和內部的質量管理制度,對於具體的校內質量保障管理措施,尤其是考核方面的相關制度未有詳細說明。由此,本文擬以西交利物浦大學的中文項目為例,介紹其在考核方面的質量管理和保障辦法,進而對高校各類項目如何在考核中建立質量保障體系提出建議。

二、西交利物浦大學的質量保障體系

西交利物浦大學(以下簡稱「西浦」)創建於2006年,是經中國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學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合作創立的、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大學。西浦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士學位和英國利物浦大學學位授予權,致力於融合中國和英國高等教育系統的優勢,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作為一所中英合作院校,在外部質量保障體系中,西浦接受中英雙方及國際專業組織認證的共同質量監督,以保證學校的教育達到中國教育主管部門、利物浦大學以及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QAA)的人才培養要求。與此同時,學校還參考英國大學的體系,設置大學教學委員會、考試委員會等,實行嚴格的內部質量保障管理。
無論是在內部還是外部的質量保障體系中,考核始終是西浦質量保障工作的重點之一。一方面,對中外合作院校來說,學校必須保證學生的成績跟合作院校同等學位的學生的成績具有可比性,才能證明學生達到了同等標準的學習目標,成績達標的學生能夠被授予對方院校的學位。因此,西浦學生的所有考核項目均經過利物浦審核,以保障學生達到了利物浦大學的同等要求。另一方面,對考核的審核是維護學術標準的重要環節。英國大學組織(Universities UK)2008年頒佈的《英國高等教育品質與標準:系統工作指南》指出,考核是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他們的表現做出最終總結判斷的手段。大學應當制定相關的內審和外審政策以保證考核的公平性、有效性和可靠性。這裡的「內審」指本校教師和校內相關部門對學生試卷樣本的審查,以及對成績分佈合理性的驗證。而「外審」則是指長期以來所有英國大學都實行的外審官制度,即聘請校外該領域的專家對本校的考核設計、學生樣本、考核流程等進行審閱,目的是保證不同的大學同類科目的學生都能達到同等標準。此外,QAA每6年會對學校進行一次評估,而學生考核也是QAA評估的主要內容之一。基於對考核的重要性的認識,除了利物浦考官制度以外,西浦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還採用了英國的外審官制度。外審官通常由校外獨立的相關專家擔任,外審官不僅要對學生的考核進行審閱,還需在每學年末提交項目評估報告,就該項目的考核設計、評分流程、課程教學等提出改進方案。在這樣的機制下,外審官跟部門定期溝通,就課程建設、考試大綱等進行交流。部門的課程內容和評分標準等改動都會諮詢外審官的意見,並根據外審官的反饋進行回復及制定執行方案,從而形成審閱—評價—反饋—審閱的良性循環,促進項目質量的提升。

三、西浦中文考核中的質量保障體系

西浦的中文教學部隸屬於語言學院現代語言中心。中心目前擁有近五十位教職人員,提供中文、西班牙語和日語的教學服務。西浦中文教學部提供從初級到高級共計12個級別的中文課程,課程對標《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準等級標準》及《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遵循學校的質量保障體系,西浦的中文項目在考核方面有嚴格的管理流程。
(一)、對考核審閱的基本要求
西浦高度重視對學生的考核,嚴格管理考核過程。學校的《考核實踐準則(Code of Practice on Assessment)》規定:
1)所有學分課程的考核設計及評分都必須經過部門內部審核、利物浦審核和外審官審核三個步驟。2)具體就一門課程的多個考核項目來說,任何比重高於1個學分的考核項目必須經過上述三個環節的審核。同時整門課程中至少60%的考核項目必須經過審核。
以西浦5學分的零起點中文課程CLT001為例,該課程的考核方式如表1
CLT001
考核項目 比重
口語 15%
寫作 15%
隨堂測驗 15%
期末考試 55%
在該課程中,期末考試占比為55%,相當於2.75學分,超過了1個學分,因此期末考試的試卷設計和評分,必須經過審核。此外,由於一門課程中至少60%的考核項目須進行審核,因此口語、寫作或平時測驗這三個項目中還必須選擇一項提交審核。如果一門課程有10個學分,一般情況下這門課所有的考核內容都要接受審核,因為每個考核項目的比重一般都會超過10%,也就是超過1個學分。對評估的審核主要包括考核設計和考核評分兩個階段,所有過程均在西浦教務在線平臺上操作完成。
(二)、對考核設計的審閱
考核設計的審閱主要通過評估準備報告(Assessment Preparation Report, 以下簡稱APR)來完成。課程負責人、內審老師、利物浦考官、外審官共同參與,審閱考核設計,在APR相應的部分填寫評價、建議及反饋,以此確保並提升考核設計的質量。
圖1 評估準備報告流程圖(來源:《西浦考核審閱流程》)

Full size|PPT slide

流程上,如圖1所示,考核設計審閱流程分為內審和外審兩個階段。其中A到C部分為內審階段,而E到F部分為外審階段。具體來說,首先,課程負責人選擇一個考核項目,例如寫作、口語或期末考試,啟動A部分,上傳試卷,然後內審的老師填寫審核意見完成B部分。在內審老師提交反饋後,課程負責人對試題進行修改,在C部分上傳修改後的試題,並回復內審老師的建議。C部分完成後,考核設計的內審階段結束,系統會自動給利物浦考官和外審官發送提醒,利物浦考官和外審官的審核即D和E部分是同步進行的。隨後課程負責人繼續根據外審反饋進行回復、修改並上傳最終版本的試卷,完成報告的最後一個部分F。至此,該考核設計的審核工作全部完成。以上流程僅僅是一門課程中一個考核項目的審核流程。如果該課程有多個考核內容需要審核,則每個項目都要經過從 A到F的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課程評估準備報告截圖

Full size|PPT slide

就內容而言,APR每個階段審閱的要求和重點如表2所示:
A部分: 課程負責人報告 說明該考核項目旨在考核哪些課程目標。
B部分: 內審報告 內審老師須確認:1)該考核設計覆蓋了所有相關的考核目標;2)問題設計難度適中;3)試題及評估標準所使用的語言符合學校相關規範;4)試題中沒有明顯的錯誤;5)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清晰明確。
C部分: 課程負責人回復內審意見 課程負責人就內審意見進行回復,說明修改的內容並上傳修改後的試卷。
D部分: 利物浦考官報告 利物浦考官須確認該考核設計是否與利物浦的同等課程標準一致,就考核設計填寫評價與建議。
E部分: 外審官報告 外審官須確認問題的設計是否符合課程大綱及學校的相關要求,說明考核的設計是否符合QAA的標準並提出建議。
F部分:課程負責人回復外審意見 課程負責人回復外審意見,說明是否根據外審反饋對考核設計做出了修改;如未修改,需說明理由,並在此部分上傳最終版的試卷、評分標準和參考答案。
以2022-23學年西浦17門中文課程期末試卷的APR為例,我們將內審及外審的建議分為以下類別並根據其出現頻次進行了統計,結果如下:
圖3 2022-23學年西浦中文課APR建議類型統計

Full size|PPT slide

從圖3可知,試卷審閱時試題的設計是老師們關注的的重點,對試題設計的常見建議有:要求提問的內容更清晰、語料體裁及話題多樣化等。舉例如下:
聽力部分第17題,該問題是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想法,還是要求他們寫出從錄音中聽到的內容呢?目前題目表達得不太清楚。另外對於聽力測試來說,書寫的字數要求有點高,這幾乎相當於一項寫作任務了。
聽力第11題,學生可能會抱怨這是在考數學,而不是中文聽力。
判斷對錯類的題目有50%的準確率,蒙對的可能性太高,建議增加一個「文中沒有提到」的選項,並修改問題。
寫作部分有兩道題,第一題 100個漢字的字數限制太低,這實際上增加了難度,因為學生需要使用非常簡潔的表達來確保答案不會超過字數限制。建議寫作部分可以將兩道題改為一道題,要求學生書寫一篇400-500字的文章。
連詞成句部分請選用單句,否則過於複雜。另外請保證答案的唯一性。
此外,試卷說明語是否清晰準確、語料的用語是否標準、卷面是否存在漢字輸入或者其他錯誤、分值安排是否合理、試題的順序恰當與否等,也都是試卷審核時常常會提到的問題。除了建議之外,APR中內審及外審老師會對考核的設計做出評價,並指出其中出色的部分,例如:
本報告確認該考試設計符合學校評估的要求,並且符合QAA的相關標準。內審老師就考試的形式和內容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建議。該試卷設計涵蓋了所有應考核的學習目標,並使用了時下最新的語料,考察了學生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
這份試卷設計精良,題目有趣,內容豐富。試題從詞匯、語法和結構等不同的角度評估學生的中文水平。
試卷的內容真的很有趣,尤其是閱讀部分。學生們會喜歡的。
這份試卷結構清晰,便於學生瀏覽。難度適中,可以區分學生的不同水平,做得很好!
綜上,在APR的機制下,內審及外審老師從不同角度對試卷的設計提出修改建議和意見,課程負責人進行反思、修改,從而保證考核設計的質量,並在今後的考核設計中不斷提升出題質量。
(三)、對評分和成績的審閱
除了對考核設計的審閱之外,對考核的質量保證的另一重要環節是對成績及評分過程的管控。為了保證成績的公平、公正,西浦的考核評分有三個重要步驟。第一,統一評分標準;第二,考核成績的內審和外審;第三,考官委員會的審閱。
首先,所有的考試,尤其像寫作、口語等相對主觀的考核項目,教師必須使用統一的評分標準。當課程中有兩位或者兩位以上閱卷老師時,第一要做的就是統一標準。共同教授一門課程的老師們在試題設計階段就會確定評分細則,進入打分階段後,老師們聚在一起共同批改若干份試卷、作文或口語錄音,確定各個分數段的標準,隨後再開始正式批改。在評閱工作完成後,課程負責人還會抽取部分樣本重新確認分數是否合理。
閱卷工作完成後就進入了評分的審核階段。根據西浦的要求,每一門課每個需要審核的考核項目裡至少有10份或40%的樣本需要進行抽樣審核,具體看哪個實際數量更大。舉例來說,如果一門課有12個學生,那麼其中10份答卷要進行審核,如果一門課有200個學生,那麼40%的答卷,即80份試卷需要審核。審核抽取的樣本還必須覆蓋不同的分數段。如果該課程有兩位以上的閱卷老師,選取的樣本必須來自不同的評卷老師,以確認不同老師的評分標準是否一致。如果在審核過程中,內審老師認為評分存在問題,例如不同老師標準不一樣,內審老師可要求該考核項目所有試卷重新評分。
課程所有考核的內審工作全部結束後,課程負責人開始填寫成績審閱報告(Module Marking Report,以下簡稱MMR)。跟APR類似,該報告依然包含了從A到F部分。MMR的A部分,課程負責人要總結學生在該課程不同考核項目如口語、寫作、平時測驗及期末考試中的表現,並且與往年同期的成績進行比較。如果成績出現異常,如平均分特別高,或者不及格率較高,課程負責人需要解釋緣由。此外,該部分中老師還要說明考核中學生是否有學術不端的現象,試卷批改的流程是怎樣的,教師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給予學生評估反饋,以及選擇題在該課程中的占比等等。B部分由負責內審的老師完成。內審老師要確認評分是否符合標準,指出閱卷過程或者學生成績有沒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也可對該課程未來的教學和考核提出建議。隨後,課程負責人在C部分對內審老師的意見進行回復。MMR的C部分完成後,利物浦考官和外審官會收到教務系統的提醒,同時,學院的行政人員將所有需要審核的試卷樣本、口語錄音等上傳到共享盤或通過郵寄等方式,發送給校外考官。在外審環節,外審官就學生成績和教師評分進行評價,確認評分過程和學生成績分佈等是否合理,填寫D和E部分,例如:
該報告確認本課程的評分符合QAA的相關評分標準。課程負責人和內審老師的報告都寫得清楚詳盡,說明了成績的分佈及其原因。
學生們在初級中文課程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績,這門課為他們未來的中文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階段的良好表現和成績將激勵學生自信地進入更高的階段繼續學習中文,非常棒!
評分符合英國高等教育的相關評分標準。內審環節提高了評分的公平性和一致性。對學生作業和模擬考試的反饋有助於他們在最終的考核中更好地表現,建議明年繼續實行這樣的方式。
課程負責人隨後在F部分進行回復,完成整個MMR流程。西浦的所有學分課程在考核結束後都必須填寫MMR,為考核的質量提供保證和證明,確保每一門課程的成績在不同學年都符合同樣的標準。同時,該報告也為後續考官委員會會議的討論提供了基礎材料。
成績的審核工作完成後,教學部門會召開考官委員會會議。所有的成績都必須在考官委員會上通過後才正式生效。考官委員會一般由部門主任主持,參會人員包括各課負責人、外審官、考務負責人、教務代表等。在會議上,課程負責人逐個彙報課程情況,外審官就其所審閱的課程進行評價並提出改進建議,部門還會整體審閱所有科目的成績,判斷不同課程—例如同一級別的中文、日語、西班牙語成績分佈是否相對合理、統一。在此之後,學校考試委員會還會對每個學院的成績進行綜合審核,隨後正式發佈成績。

四、思考與討論

(一)、建立對考核的審閱機制的優勢
西浦對考核的審閱流程促進了不同教師跨層級、科目和院校之間的交流。以西浦中文課程為例,內審老師一般是鄰近層級的課程負責人,例如中文課程1級的內審老師往往是中文課程2級的負責人。如此一來,老師們審閱試卷時可以將之與自己負責的課程考核進行比較,確認不同層級的中文課程考核設計難度遞進是否恰當。另一方面,老師們通過審閱試卷,瞭解其他層級的中文課程的考核設計以及學生表現,從中發現優秀的考核和教學實踐,並可進一步推廣到整個中文項目甚至其他專業項目。在西浦的中文項目中,例如將口語和寫作考試內容相結合進行考核設計、利用思維導圖支持學生寫作技能的提升、用不同顏色的標記給學生的寫作進行反饋等做法都是在考核設計審閱的流程中由內審老師或外審官指出的,隨後這些方式被進一步推廣到了其他課程。
另一方面,西浦對考核的質量保障制度可以有效地保證考核設計的質量和閱卷評分的公平性並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APR和MMR的流程及報告內容督促課程負責人更加嚴謹地對待考核,從而提升教師和項目自身的質量監控意識。依據內審和外審的意見,教師不斷改進考核設計與教學,最終提升整個項目的質量。在外審官的年度報告中,我們也能看到外審官對於課程進步的肯定,例如:「與之前的學生相比,這屆學生在演講中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尤其是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很多」,「該課程比去年有了很大進步,考核設計更注實考察學生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近年來,西浦中文項目獲得了學生的一致好評,在學生評教的問卷中,中文課程的平均分始終高於學校均分;我校中文教師在國家級、省部級的教學交流活動及微課比賽中屢屢獲獎,以上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西浦的質量保障制度在推動項目發展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二)、在高校項目的考核中建立質量保障體系
1.建立內審機制
目前國內一些院校對於期末試卷也有一定的評閱機制,如中國人民大學採用學校抽樣和學院自查的方式,組織開展期末試卷設計與批閱的審查工作,並形成檢查報告反饋給學院,要求學院跟進從而加強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其他一些院校也有類似的試卷抽查、教師共同出卷等機制。但總體而言,大部分院校在考核審查方面尚未形成體系化的質量保障制度。西浦在考核設計及評分中的內審機制、考核設計和成績審閱報告體系完善,無論是對高校、院系或具體的課程和項目而言,這樣的內審流程和機制都是值得借鑒的。
2. 建立外審機制
目前,我國高校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通常有校領導、學校質量管理部門、院系負責人、教師和學生等共同參與,而外審官的角色很少見。如果院校能在相應項目中增加類似外審官這樣的角色與院系溝通,對項目的課程大綱、考試大綱、考核設計、評分標準等進行諮詢探討,或者採用定期交流的方式,邀請其他院校的教師互相聽課、評估課堂教學等,將有助於不同院校之間的交流互鑒。外審機制一方面通過外部監督角色評估院校的教學和考核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標準,由此保障項目質量。另一方面,外審專家通過審閱考核設計、學生表現等,從中發現和認可高校各類項目的優秀實踐案例,並可將之推廣到其他院校,因此外審機制的引入將有利於促進高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對考核的審閱機制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對考核的審閱機制有很多優勢,但是也面臨著一些挑戰。QAA 2012年對中國的英國跨國高等教育進行了評估,根據QAA的評估報告,「考核,評分,審核和有效地使用外部考官是英國大學在中國的跨國教育活動中容易碰到的問題,這些問題通常與中國固有的做法相悖。」正如報告所指出的,我國大部分高校沒有相應的考核評估體系,因此內審及外審機制在高校所遇到的一大障礙就是「絕大多數新任命到考核崗位的人員對考核方法和流程缺乏瞭解」。針對這一問題,西浦對所有相關崗位的新員工提供多層面的系列培訓以幫助新員工儘快熟悉該體系。每位新老師到崗後還會被安排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師作為「導師」,為其提供教學工作的支持。另外每個部門都有專門負責考核工作的考務官,該角色也為部門所有老師在考核流程、制度等方面提供答疑和支持。通過多重支持和監管,學校確保其質量保障體系能在考核得到充分執行。由此,我們建議高校如果想要建立相應機制,應為教師及相關部門提供全程指導和培訓,幫助老師們熟悉流程。此外,高校可根據自身情況,先選擇個別項目小範圍地試行這一機制,並在試行過程中收集多方反饋,從而逐步探索出一套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項目考核質量保障制度。
另一方面,這樣的審閱機制在實施中也存在一些阻礙。審閱試卷及學生樣本的過程花費時間,尤其當學生規模龐大時,工作量更是成倍增加。質量保障體系的實施不僅需要教師的付出,還需要大量的行政支持。院校在這樣的機制下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成本。所幸近年來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試卷電子化、客觀題自動批改等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大大減輕了試卷評閱與審核的工作量。高校的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和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工程,唯有學校各部門合理分工、通力合作,才能保證該體系的有效運行。
綜上,本文以中文項目為例,介紹了西交利物浦大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在中文考核方面的執行情況,並探討了其優勢及對國內高校各項目的借鑒意義。不同的高等院校有各自獨特的文化和制度,對院校來說,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性地借鑒不同類型的教育模式,將有助於完善自身的質量保障體系,從而提升整體的學術標準與教育質量。

References

[1]
李梅、趙璐,〈多元共治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質量保障體系—以西交利物浦大學為例〉,《大學教育科學》,第2期,2019,114-121。
[2]
史秋衡、陳蕾,《中國特色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的範式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王章豹,《基於TQM的高校教學質量管理模式》,杭州:浙江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2。
[4]
英國大學組織(Universities UK),「Quality and Standards in UK universities: A guide to how the system works」(英國大學的質量與標準:系統工作指南),https://dera.ioe.ac.uk/26289/1/QualityStandardsGuide.pdf, 瀏覽日期為2023年4月20日。
[5]
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 (QAA),「Quality Assurance in UK Higher Education: A Guide for International Readers」(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國際讀者指南),2005,https://www.qu.edu.qa/static_file/qu/offices%20and%20departments/VPAA/Academics/accreditation/documents/UK_QA_in_higher_education.pdf ,瀏覽日期為2023年4月20日。
[6]
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 (QAA),「對英國跨國高等教育的評估— 2012 中華人民共和國綜述」,2013年,https://www.qaa.ac.uk/docs/qaa/international/tne-china-overview-mandarin.pdf?sfvrsn=60f981_0,瀏覽日期為2023年4月20日。
[7]
西交利物浦大學,「Code of Practice on Assessment」(評估實踐準則),內部文件。
[8]
西交利物浦大學,「Moderation Workflow」(評估審閱流程),內部文件。
[9]
西交利物浦大學,「關於我們」,https://www.xjtlu.edu.cn/zh/about,瀏覽日期為2023年4月20日。
[10]
趙彥志、孟韜,《中外合作辦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5。
[11]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2021-2022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https://xxgk.ruc.edu.cn/gksx/jxzl/bkjxzlbg/2fb4d8ff4ad14e1d93e5231388c7031c.htm, 瀏覽日期為2023年4月20日。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2007中國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04 年 2 月 10 日,https://www.ndrc.gov.cn/fggz/fzzlgh/gjjzxgh/200709/P020191104622989161130.pdf,瀏覽日期為2023年4月20日。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 教高(2007)1號。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7)2號。
[15]
宗世海,〈簡論海外華文教學的質量及其控制—以美國和東南亞為例〉,《華文教學與研究》,第4期,2010,135-174。

Footnotes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PDF(1006 KB)

369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Sections
Recommend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