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漢學會國際中文教育研究專欄(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資助設立)
吳晶, 尤舒翔
本研究借助實驗語音學的方法,考察十二名老撾中級水平漢語學習者普通話單字調及上聲相關兩字組的的產出情況。實驗材料中,單字調包含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四個調類,每個調類四個例字。兩字組設計八個組合,涵蓋了上聲作為前字和後字的所有情況,且每個組別又分別設計了真詞(即真實存在的詞語)和假詞(由兩個真實存在的單字組成一個不存在的詞語)。實驗結果顯示,單字調中,老撾中級水平漢語學習者雖然相較中國學生而言,存在整體調域偏窄,上聲調長明顯偏短的情況,但基本能掌握普通話四個聲調的調型,且能較好地在產出中區分陽平和上聲。在兩字組中,大部分老撾學生能掌握上聲相關的變調規律,但在假詞中的產出準確率要低於真詞。從組合來看,無論是真詞還是假詞,上聲+上聲組合的偏誤率都最高,發生偏誤的上聲前字均誤讀為半上,同時這個組合中的上聲後字也容易出現偏誤,發生偏誤的後字均誤讀為陽平。從上聲三個變體的產出情況來看,老撾中級水平漢語學習者的半上習得情況最好,其次是全上,最後是升調,這說明老撾中級水平漢語學習者尚未真正內化與普通話上聲有關的音系知識。本研究填補前人研究中關於老撾留學生兩字組實驗材料假詞部分的欠缺,對老撾學生的上聲及其相關變調的產出進行深入考察,全面揭示老撾中級水平漢語學習者在產出上聲及其相關變調時存在的偏誤,為上聲及其變調的教學策略提供依據。